一段时间内会出现小便困难,有的还出现产后腹痛、产褥热、产后等疾病,这些产后疾病,如果不及时防治,会直接影响母乳喂养。
■产后排尿困难
许多产妇,尤其是初产妇,在分娩后一段时间内会出现小便困难。这是产妇一种常见的正常反应,科学的应对能除去产妇的烦恼。
预防产后排尿困难的方法是较好在产后6~8小时主动排尿,不要等到有尿液再解。排尿时要增加信心,放松精神,平静而自然地去排尿,特别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小便上。如不能排出尿液,可在下腹部用热水袋热敷或用温水熏洗外阴和尿道周围,也可用滴水声诱导排尿;为促进膀胱肌肉收缩,可用针刺关元、气海、三阴交等穴位,也可肌注新斯的明0。5毫克;可取沉香、琥珀、肉桂各0。6克,用开水冲服;若以上方法仍无效,就应该在无菌操作下行导尿术,并将导尿管留置24~48小时,使膀胱充分休息,待其水肿、充血消失后,张力自然恢复,即可自行排尿。
■产后淤血停滞腹痛
淤血停滞引起的产后腹痛,需要加以预防和治疗。产妇在月子中若起居不慎,或受生冷,或腹部受风寒,或用冷水洗涤,使寒邪乘虚而入,使血脉凝滞、气血运行不畅,不通则痛。有的产妇产后因过悲、过忧、过怒,使肝气不舒,肝郁气滞,则血流不畅,以致气血淤阻,也会造成腹痛。也有的因产后站立、蹲下、坐、卧时间过长,持久不变换体位,引起淤血停留,而致下腹疼痛坠胀,甚至引起腰酸、疼痛。
主要症状表现为:产后小腹疼痛喜温喜揉按,或喜温拒按,得热敷则减轻;由情志不畅引起者常矢气则痛减;恶露量少,涩滞不畅,色紫暗常夹血块,或兼胸肋胀痛,四肢欠温。
防治方法如下:
热敷法,用热毛巾热敷痛处,或热敷脐下5厘米处的中极穴。
按摩法,用热水按摩下腹部,先从心下擀至脐,在脐周做圆形揉按数遍,再向下至耻骨联合(阴毛处之横骨)上方,再做圆形揉按数遍,然后将热手置于痛处片刻,再重复上述动作,但在做圆形按摩时方向应与前次相反,如此反复按摩,每次10~15遍,早晚各1次。
■产后痔疮
患有痔疮的产妇,分娩时,一旦用力过大会造成脱肛,加上会阴撕裂或会阴切开的缝合,这种疼痛是难以忍受的,有时甚至比分娩时还要痛苦。为了避免这种痛苦,要注意保持肛门的卫生,要食用不易导致的食物。在大便干结的时候,不要过度用力,太干结时请帮助解决。
产后2~3周,因疼痛厉害,产妇往往不愿排便,这样造成便秘后,痔疮会更加严重。这时应与医生商量用坐浴药或软膏治疗。局部用药或用热毛巾敷。待消肿后再揉进脱肛,红肿严重时揉进动作要轻,不然会造成剧烈疼痛。
如果痔疮严重可以作手术治疗,手术一般在产后3~4周进行比较适宜。
■产褥热
产褥热是由于产后致病菌侵入生殖器官而引起的疾病,上叫产褥感染,是产妇在产褥期易患的比较严重的疾病。
由于产褥感染严重影响产妇,甚至危及生命,因此必须作好预防工作。
上一篇:孕妈咪产后为何会失眠